有不少妇女正活在家暴阴影中;有些妇女则因家暴问题而成为单亲。无论仍在婚姻中,或已经离开婚姻,好好正视家暴的本质,理解如何拒绝家暴,是妻子或单亲女性们避免继续或再度活在家暴惨况下的必学功课。
口述/黄丽熏牧师 整理/祝赟一
图片出处:水深之处
家暴何其多
根据美国医学会的统计,在美国,每三位妇女就有一位至少被丈夫殴打过一次;十五岁到四十四岁之间受伤的妇女,多半是被丈夫或情人殴打;医院急诊室的病例中,35%与家庭暴力有关;所有被谋杀的女性中,41%是因家庭暴力而丧命;警察局在夜间接到的求救电话,60%与家庭暴力有关。台湾呢?根据统计,每五位妇女中就有一位曾被殴打,有17%至35%的妇女曾经在婚姻中受到身体或精神上的虐待。
「家庭暴力」听起来并非陌生的名词。 所谓家庭暴力,泛指家庭成员以粗暴手段或言语恐吓,对家人造成身心伤害的不当行为。你我之中,或许有人见过、 听过或救援过,或许你就是受暴者,甚或施暴者。然而,多数人会把家庭暴力看成家务事,是家庭中不可告人的秘密,不想让外人干涉,以致于家庭暴力继续不断上演。有些受暴妇女选择含泪忍耐,以为家丑不可外扬,不敢向亲友或外界求助。这些选择继续待在暴力家庭中的女人,把家庭的完整看得比自身的安全重要,宁可忍受身体上的伤害和精神上的折磨。
言语虐待也是家暴
言词的虐待包括谩骂或吼叫,或尖酸刻薄的言语侮辱等,譬如先生对太太说:「看妳那副长相和那身打扮,土里土气,真是带不出去。」这就是一种言语的虐待。或者施暴的一方对被殴打的一方说:「如果妳敢跑回娘家,或是去报警,我就把妳家人打得半死。」这是一种用话语威胁的精神虐待。
大部分习惯用语语伤害配偶的人,往往在他们成长的家庭中,父母也是用这样的方式来发泄在配偶身上。他们通常自尊心极低,只好借着贬低他人来抬举自己。当他们没有能力以建设性的方法处理自己的愤怒时,便借着言语来伤害、惩罚,并藉此控制对方。当你面对这样的配偶时,必须理解的事实是:他对自我价值、人生目的和情感上,都有一个内在的强烈需求,但却用错误的行为方式表达出来。响应言语暴力的配偶,较好的方式是承认他内在的需求,并把这种需求并入你对他勇敢的响应。例如:「我不希望你用这种口气对我说话,当你用这种方式对我说话,你自己也不好受。我希望你能让我知道你内心的感受和需要,好让我们一起找寻解决的方法。」
有位妇女,在经过多年话语的威胁和伤害后,终于做出一个决定,她勇敢地对丈夫说:「我要你知道我的打算。我已经决定离开你一段时间,以便疗伤和复原。我不会放弃你,但这么多年来,你一次又一次对我咆哮,我没有办法在你的攻击下存活和自我肯定,同时我相信借着神的帮助,你能够成为当初我所认识的那个良善的人。」
这位妻子说:「我知道我们都不是完美的妻子或丈夫;我做这样的决定并不代表我不再爱他。这么多年来受到言语的伤害,我的情感和感觉已经冰冷了。每当有离婚念头时,主耶稣的话就浮现我心中──饶恕七十个七次。我之所以敢学习表达,是希望透过不断且真实的饶恕,使我们在婚姻关系中的委身能更具建设性;而不是在对方的伤害中惟命是从,容让他继续我行我素,甚至变本加厉。」
婚姻暴力循环三阶段
家庭暴力的案例当中,婚姻暴力占最大比例。如果我们要停止和预防这种暴力,需要先认识何谓「婚姻暴力循环」?
所谓「婚姻暴力循环」分为三个阶段。第一是紧张期,第二是爆炸期,第三是蜜月期。当我们了解这三个阶段的心理动力,才会明白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受害者无法离开。
紧张期:夫妻双方在日常生活中累积了对彼此的不满,渐渐地这种压力就越来越大,然后开始发生口角或冲突。在紧张期的阶段,暴力事件会比较轻微,有时候受害者会想尽办法让对方冷静下来,比如安抚对方、顺从对方,或者回避对方。例如大发雷霆的先生把太太准备的饭菜丢在地上,太太首先会反省:可能是我自己做菜做得不好。但是当她在收拾地上的这些饭菜时,她又觉得先生太过分了!接着又劝自己,还好事情不算太严重,起码他也没有把饭菜丢在我的脸上,还是别跟他计较,忍一会儿事情就过去了。这种被害人,有种淡化问题的心理倾向。当暴力日渐严重的时,施暴者知道自己的行为不对,也担心配偶会离开他,就越来越想要控制对方,使得双方的关系更加紧张。
爆炸期: 日积月累的压力让施暴者动手打人。
有些女性会反击,不过大多数的受害者都不会离开现场。除非有就医的必要,很多女性常拒绝向外求救。为什么?警察虽然通常都要求施暴者冷静下来,做一些调查,却无法阻止暴力再度发生。受害者担心警方离开以后施暴者再度施暴,将受到更大的伤害,所以很多人都不敢报警。
蜜月期: 蜜月期就是经过暴力之后,施暴者觉得不好意思,用各种方法去讨好受虐者,比如向对方下跪道歉,或是写情书、悔过书,送鲜花、送礼物给受暴者。受暴者气消后,不希望事情闹大,就原谅施暴者。很多受害者不容易离开受暴环境,就是因为施暴者在这时期的表现,使受害这觉得:施暴者并不是真的很坏。甚至怀疑是因为自己不好、说了触怒的话惹他生气,所以活该挨揍。
这三个阶段很可能周而复始循环,如果问题没有解决,一味自欺欺人,暴力会一再延伸。
姑息忍受的恶果
如果任由婚姻暴力无止境循环,受害者的伤害会有多深呢?
首先,精神上受伤害。受虐者在心理上会有不安全感,处于长期的压力下,导致身心疲倦,例如长期失眠或注意力无法集中,这些都是因暴力的伤害而受到精神上的影响。
其次,有时候会丧命。当暴力循环当中,如果你一再选择给对方机会,导致受暴的情况日益严重,最后死于命,这是最可怕的一种状况。
还有,社交上的伤害。亲戚朋友很想帮助受暴者,但是受暴者不肯、不愿、不敢离开,因此亲友渐渐就敬而远之了。
受暴者是否该离开?我们先来思考,婚姻暴力中施暴者会不会自动停止殴打?根据研究,除非有外力干涉,通常施暴者是不会自动停止的。一个人格不健全的丈夫认为妻子百般顺服是理所当然的,自己不需要改变。
华人文化中,常常会劝告受害者逆来顺受、忍耐等候,某些教会甚至会扣上信仰的大帽子,劝妻子要慢慢感化丈夫。事实上,施暴者是否会受感化而停止施暴呢?针对200对个案的研究,只有7%会自动停止婚姻暴力,93%的人还会变本加厉。换句话说,如果没有得到外界的帮助,那些有暴力习惯的人很难从恶性循环中跳出来。很多丈夫都是在妻子下定决心决定离开以后,才悔改接受治疗,远离暴力的行为。在接受了辅导以后,某些幸运的人会重新得到妻子的接纳,但有些已为时太晚了。
在此并不是鼓励大家碰到家暴就马上离婚。但如果暴力带来巨大伤害而施暴者又拒绝接受帮助、改变的话,就必须要为了自身和孩子的安全做妥善的处理。如果你已经离开了暴力的婚姻,不要内疚不要自责,好好活出全新的人生。
对受暴者更多支持
另一个要思考的问题,就是不要用信仰的大帽子给受暴的妇女压力。特别是华人常有「劝和不劝离」的观念。圣经上说:要饶恕人七十个七次,也就是说要无数次的饶恕。这成为基督徒妻子要不要离开施暴的丈夫很重大的考虑。事实上很多牧者出于善意的劝告,有时候会让受暴者感到更沉重更痛苦,以为一旦选择离开,彷佛就是不饶恕,就不是个好基督徒。这是对饶恕的迷思。我们可以饶恕这个人,但是我们不认同这种暴力的行为。当然施暴者如果愿意悔改并且接受治疗,是有可能会改变的。如果为了自己和孩子的安全而选择离开,相信上帝是有怜悯的,祂也不愿意我们继续在这种暴力的环境中受苦,甚至受到生命的威胁。
对于仍然在家庭暴力中挣扎的人,不管是选择继续给对方机会,还是离开对方过自己的人生,最重要的就是,要保护自己的生命,确保自己和孩子的安全。如果妳已选择了离开而成为单亲,一定要有信心,虽然这条路并不好走,但上帝的恩典是够用的,上帝的话说:「 不要害怕,也不要惊惶。因为你无论往那里去,我都与你同在。」
(国际真爱家庭协会单亲事工负责人)